受国际市场需求减弱、国内市场需求增长趋缓、国内外棉差价过大等因素影响,服装行业利润持续下降,企业亏损面扩大。工信部的相关数据报告也显示了这一情况:现下的纺织服装业已处于历史底部。
那面对这样的市场困境,服装业该采取怎样的方式加以应对呢?各地服装业给出了不同的答案,总结现有的招数,大致如下:
招数一:打折促销低价销售
如果你最近常逛商场或专卖店,应该会注意这一现象:商场大多数服装鞋帽品牌都打出了折扣,不仅力度大,而且一些很少加入打折队伍的高端品牌,如今也低下了“高贵的头颅”,其中,最低的品牌折扣打到了二折。
经调查得知,这种打折是服装品牌的自发性行为,并非某个商场的行为,也并非地方现象,而是全国性的,其原因是服装企业为了消化大量的库存压力,不得不压低利润增加销量,尽快回笼资金。
招数二:建立连锁市场
面对这种困境,中国最大的海宁皮革城采取的措施是建立全国范围内的连锁市场。它目前的规划是以海宁本地的产品皮装为基础,从海宁本地的“产地专业市场”开始做起,逐步的走出海宁,旨在建立全国范围内的“销地专业市场”连锁。
在对外扩张上,海宁皮城一直采用自己拿地,自建市场的模式。其中出售不超过商铺面积的10-15%以及除去商铺以外的其他物业形式。因此海宁皮城快速扩张的同时,其资金可以快速回笼。同时,出租项目当年即可盈利。
招数三:发展高增值业务
在市场不景气的情况下,不少服装企业开始寻找别的出路,其中企业转型升级这一模式吸引了很大一部分企业的关注。
服装企业转型升级呈多方面发展。除了在生产方面加强技术及质量管理,不少服装企业已向上游业务推进,朝产品设计、研发及应用新物料方面着手,希望增加产品价值。不少原本从事生产的厂商,亦开始发展分销业务,部分更成功进军零售市场,建立跨省甚至覆盖全国的零售网络,同时又发展自家品牌。
招数四:全方位改革创新
面对全球经济复苏放缓、市场信心脆弱的现实,温州制鞋业发展形势异常严峻,“僵尸困境”般的恐惧症在温州蔓延。
对此,温州鞋业决定出“创新”招。一是温州制鞋行业目前打造了三个“基地”,九个“平台”;二是正在积极建设国家级的外贸出口示范基地;三是在今年9月挂牌成立温州鞋业国际技术研发中心,以科技技术运用为主,计划在2014年投产,到那时,制鞋行业可以实现解放劳动力的愿望,一条生产线只需要4、5个技术工人,实现科技制鞋。
在企业出招的同时,国家也相应出台了不少政策。其中,央行一月内两次降息,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服装行业的资金压力。业内分析人士认为,在存准率和利率双双下调后,更多“稳增长”的措施有望出台,国内经济形势企稳向好将成为行业运行的重要支撑。
编者预期,虽在短期内服装行业可能还是难有较大起色,但是随着各地新政策的出台和服装产业的调整,服装行业有望摆脱低迷状态,逐步实现复苏。
下一条:品牌服装店成功经营的五大战略支柱